F275.1 A 1673|820908|0|01
1 绪论
1.1 国内中小微型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背景与意义
中小微型企业是国内经济的要紧组成部分,在推进经济增长、兴盛市场、吸纳劳动力、出口创汇和技术革新等方面发挥着要紧用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职位也是由中小微型企业提供的,中小微型企业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内经济的持续飞速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商业银行这一筹资途径对国内中小微型企业也正变得愈加严峻。
1.2 国内外中小微型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近况
针对中小微型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Stiglitz和Weiss基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论,提出了信贷配给的定义,即无论借款者想支付多高的贷款利率,只有部分借贷者的贷款请求可以得到满足或借贷者的贷款请求只能得到部分满足。因为逆向选择的存在,致使银行的贷款供给可能不是贷款利率的增函数,如此在角逐均衡下就会出现上述信贷配给现象。王宵等将企业规模作为内生变量引入信贷配给模型中,剖析发现商业银行还可通过企业规模来对中小微型企业实行信贷配给。
2 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的近况剖析
2.1 中小微型企业自己存在着不少缺点
2.1.1 相当多的中小微型企业自己素质不高的主要体现
一是中小微型企业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商品水平和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优势弱。一些中小微型企业过度依赖底价角逐,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二是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规范不完善,财务数据不完整,不可以提供银行所需的准确、靠谱的经营和财务信息,银行没办法学会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情况,从而很难拓展信贷业务。三是中小微型企业常见资信等级低,信用观念差。相当部分中小微型企业达不到银行的信用等级需要,即便银行有意贷款,也很难找到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
2.1.2 相当多的中小微型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
有些中小微型企业是“家族式管理”,这类家族企业的内部关系以血缘关系为依托,靠家庭观念来维系,家族企业的封闭和不规范性,致使中小微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引进方面具备排它性,缺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和相应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
2.2 社会方面的制约原因
2.2.1 中小微型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与担保体系不完善
大体上看,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数目、资金规模有限,难以满足海量中小微型企业的筹资需要。
2.2.2 中小微型企业征信系统缺少
海量的中小微型企业因为体制机制缘由,还没形成健全的征信系统。存在很多欠健全之处,假如银行要深入调查探寻最好的贷款对象,需要付出巨大的信息搜索本钱。加之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存在信贷职员有限的问题,搜集企业资信状况困难程度较大,大大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的贷款热情。
2.3 金融方面的制约原因
2.3.1 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微型企业产权规范存在差异性
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同是一个产权主体,决定了作为国有产权代表的政府具备支持国有企业的偏好。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歧视中小微型企业,不愿向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就势必成为现实。
2.3.2 国有商业银行勉励与约束机制安排不对称
为了防范和解决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对银行贷款进行严格管理是正确的。但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常见加大了对信贷职员的终身责任追究制,甚至提出消灭不好的资产,任何一笔贷款的失误都大概终身遭到牵连,这种达成没有风险目的的约束规范与银行经营的风险特点不相符。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筹资,信贷职员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较大,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因此,信贷职员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比较小心,积极性不高。
3 加强商业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信贷支持的对策
3.1 发挥政府调控职能,规范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行为
3.1.1 加大政府监督,健全法规政策
一是要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中小微型企业设立的条件、经营合法性、行业自律需要等影响中小微型企业规范经营的原因要落实好管理好。二是采取多种手段,促进中小微型企业筹资打造完善国有资金补充机制,提升内源筹资的比重。对中小微型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和参股等形式提升国有资金比重的行为要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3.1.2 完善和健全中小微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保证规范支持中小微型企业筹资经验,完善和健全中小微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该规范性地加强中小微型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的投入,保证担保资金长期稳定的补充来源。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需要实行政企分开,避免行政干涉,构建现代企业规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信用担保业走向政府规范培育市场、担保机构自主经营的正常轨道,真正做到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3.2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进程
3.2.1 根据现代企业规范需要,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一方面不惜本钱地揽存;其次,又容忍巨额信贷资金在银行体系内闲置,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既重视低本钱资本筹备,又重视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合。所以,需要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彻底解决权利和义务,风险和收益不对称问题。变单一产权为多元产权,塑造完善的制衡机制和勉励约束机制。
3.2.2 完善和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信贷支持的经营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要转变经营理念,看重中小微型企业在国民经济进步中的要紧地位。重新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调整信贷结构和市场份额,废止不适合的信贷政策,支持中小微型企业信贷需要。
3.3 提高中小微型企业自己素质
中小微型企业自己素质的提高是解决其贷款难的基础。第一要从讲诚信做起。企业的信用问题不止是为了从外部筹资,事实上它是企业要进步壮大所需要拥有的基本素质。二是提升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中小微型企业营运管理者要加大学习,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不断促进企业进步的企业家。三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健全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